超快充开始量产,快充应用扩大
渤海证券
丨 2025-03-21
超快充开始量产,快充应用扩大
快充应用下沉,5C以上快充开始规模化应用。过去几年,新能源车在经过了续航装备竞赛之后,开始更关注快充能力提升。24年快充基本都是15万元以上车型,主要支持3-4C快充,而25年随着比亚迪汉L/唐L,小鹏G6/G9改款,理想i8等5C以上超快充车型的推出,主流快充能力将进一步升级。快充价格也在下探,24年底,领克Z20将4.5C快充方案下探到10-15万元级别。25年2月宁德配套华为装车增混6C/纯电5C电池,25年3月,比亚迪推出1000kW超充,电池甚至能支持10C快充。
快充推动负极企业产品升级。新能源车快充给锂电池材料等体系带来挑战,特别是负极环节。不过目前5C快充负极可能仍然主要延续石墨体系,但通过二次造粒、碳化包覆等改性措施带来了性能提升。24年众多电池企业纷纷推出6C快充电池,负极公司纷纷推出倍率性能更高的石墨负极。同时,新一代CVD硅碳负极在消费电池开始规模应用,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都有了显著提升,未来其成本有效降低后有望在车端规模应用。此外,全极耳等工艺结构创新,也为电池快充能力提升提供了选择。
高电压化成为趋势,充电环节要求提升,碳化硅器件加快应用。伴随快充应用,高电压化趋势加快,2024年1-10月800V平台渗透率不到10%,25年有望至30%以上。一方面,充电桩需要高压、大功率以匹配快/超充,2024年以来新建1000V直流充电桩占比已达8成以上;同时,也推动车载OBC相应升级,OBC功率从传统400V的3.3kW/6.6kW跃升至11kW/22kW。在核心器件方面,快充应用也将加速碳化硅的普及。
免责声明: 编撰:张宏魁 复审:韩萌 终审:李皓 本栏目仅为投资者教育目的而公益性发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不应该以此取代独立判断,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。渤海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力求本内容准确、完整、可靠,但对本栏目内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。